TEL: 138 2641 2791

新西兰医疗器械注册认证——产品分类

发布时间:2025-07-14 人气:10 作者:天之恒

在新西兰,医疗器械的上市流通必须获得Medsafe(新西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局)的许可。这一监管体系的核心在于风险等级分类,它直接决定了产品上市路径的复杂性、所需证据的强度以及时间和资金投入的多少。准确理解并应用新西兰的医疗器械分类规则,是制造商成功进入该市场的基石。


一、分类等级:基于风险的阶梯


新西兰的医疗器械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医疗器械规则2001》(Medicines (Database of Medical Devices) Regulations 2001),并参照全球医疗器械命名(GMDN)系统。该体系将医疗器械分为四个主要风险等级,等级越高,监管要求越严格:


Class I (低风险): 这类器械构成的风险最低。典型例子包括:


非无菌、非测量用途的压舌板、检耳镜。


普通轮椅、拐杖、病床(非电动)。


非侵入性、用于暂时缓解症状的器械(如普通绷带、部分物理治疗设备)。


制造商通常可以自我声明符合性(无菌或具有测量功能的Class I除外)。


Class IIa (中低风险): 风险高于Class I,但通常易于控制。常见例子:


手术手套(无菌)、输液泵管路(无菌)。


助听器、诊断用超声设备(非重要诊断)。


短期使用的侵入性器械(如牙科填充材料、短期使用的导尿管)。


通常需要公告机构(经认可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参与符合性评估。


Class IIb (中高风险): 风险显著增加,通常用于支持或维持生命,或诊断关键信息,或长期植入/接触体内组织。例子包括:


长期使用的隐形眼镜、胰岛素注射笔。


用于监测重要生理参数的设备(如动态心电图监护仪)。


呼吸机、血液透析设备。


非活性植入物(如人工关节、心脏瓣膜)。


必须经过公告机构的严格符合性评估。


Class III (高风险): 代表最高风险等级。这些器械通常用于支持或维持生命,存在潜在的不可接受风险,或包含可能对人体产生重大影响的物质。关键例子:


心脏起搏器、植入式除颤器(ICD)、冠状动脉支架。


中枢神经系统植入物、人工心脏。


利用动物源性材料制成的植入物(可能引起免疫反应)。


含有可能被人体吸收的药物的器械(如药物洗脱支架)。


必须经过公告机构最详尽的符合性评估,通常涉及临床数据审查。


二、分类的决定因素


分类并非主观判断,而是基于器械的预期用途、技术设计以及固有风险特征。Medsafe和制造商主要依据以下关键规则进行判断:


侵入性程度: 器械是否穿透身体表面(皮肤、粘膜)或进入体腔?侵入的深度(体表、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和时间(瞬时、短期、长期、永久)至关重要。


能量供应: 是否是有源医疗器械(依赖电能或其他能源而非人体或重力直接产生作用)?有源器械的风险通常更高。


作用机制: 器械是否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学方式在人体内发挥主要作用?如果是,通常按药品管理(除非其作用是辅助性的)。


是否含有物质: 器械是否包含某种物质,该物质若单独使用可被视为药物?且该物质可能被人体吸收或局部作用于人体?这对分类影响重大。


接触时间: 器械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长短(瞬时、短期<30天、长期>30天、永久植入)。


预期用途: 器械是用于诊断、治疗、监测、避孕、消毒,还是用于生命支持或维持?用途的“关键性”直接影响风险等级。


目标部位: 器械作用于身体的哪个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等关键器官的器械风险等级更高。


创新性: 是否包含新颖技术?新技术的风险可能尚未被完全认知。


三、分类的实践路径


参考权威指南: 制造商应首先仔细研究Medsafe官网提供的详细分类指南文件和规则。


利用GMDN代码: 通过全球医疗器械命名(GMDN)数据库确定产品代码,这通常关联着特定的默认风险分类,是重要的参考起点。


自我分类(Class I为主): 对于大多数Class I器械(除无菌或具测量功能外),制造商可依据规则进行自我分类和符合性声明。


寻求官方确认(关键步骤): 对于Class IIa, IIb, III器械,或者对自我分类(即使是Class I)存在疑问时,强烈建议制造商向Medsafe提交正式的“分类申请”(Application for Classification)。Medsafe的书面决定具有权威性,是后续合规工作的基础。申请需提供产品的详细描述、预期用途、作用机制等关键信息。


公告机构确认(IIa, IIb, III): 对于需要公告机构参与符合性评估的类别(IIa, IIb, III),公告机构在审核技术文件时,也会核实并确认产品的分类是否正确。


四、避免常见陷阱:分类错误的风险


低估风险: 将本应属于IIb或III类的器械错误地归入IIa或I类。这是最常见且最危险的风险,可能导致未经充分安全有效性验证的高风险产品上市,引发严重不良事件、产品召回、法律诉讼、巨额罚款,并严重损害公司声誉。


高估风险: 将低风险器械归入过高类别。虽然安全性更有保障,但会带来不必要的、高昂的合规成本和上市时间延迟,削弱产品市场竞争力。


忽视细微差别: 新西兰规则在特定器械(如消毒剂、避孕器械、含药器械、软件即医疗器械-SaMD)上有特殊规定,需要特别关注。


混淆新旧/他国规则: 新西兰规则虽借鉴欧盟MDD/AIMDD,但并非完全相同。仅依赖欧盟或澳大利亚分类而不核查新西兰具体规则可能导致错误。新西兰目前主要仍依据2001年规则(类似于欧盟MDD),而非欧盟最新的MDR。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