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5 人气:7 作者:天之恒
欧盟医疗器械注册法规体系以《医疗器械法规》(MDR 2017/745)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规》(IVDR 2017/746)为核心,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框架。MDR于2021年5月全面实施,取代原MDD和AIMDD指令;IVDR自2022年5月起生效,逐步取代IVDD。两部法规通过分类管理、临床评估、唯一标识(UDI)及上市后监督等制度,构建了严格的市场准入与持续合规机制。
分类与风险分级
医疗器械按风险等级分为四类:I类(低风险,如体温计)、IIa类(中风险,如血糖仪)、IIb类(较高风险,如心脏起搏器)、III类(高风险,如人工心脏瓣膜)。IVD产品则分为A(低风险,如试剂)、B(中风险)、C(高风险,如传染病筛查试剂)、D(最高风险,如遗传病检测试剂)四类。分类依据包括预期用途、人体接触程度及潜在风险,直接影响技术文件准备和审核强度。
核心合规要求
技术文件需包含产品描述、设计制造信息、临床评估报告(CER)、风险管理文件等。临床评估强调真实世界数据与文献综述结合,III类器械需提供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UDI系统要求器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Basic UDI-DI需在Eudamed数据库注册,标签需同时标注机器可读条码与人类可读信息。
合格评定与公告机构
高风险器械(如IIb类及以上)需通过公告机构符合性评估。公告机构负责技术文件评审、质量体系审核(基于ISO 13485)及现场检查,合格后颁发CE证书。制造商需建立上市后监督(PMS)体系,包括不良事件报告、定期安全更新报告(PSUR)及召回机制。法规负责人需具备专业资质,统筹合规事务。
过渡期与特殊安排
MDR对遗留器械设定阶梯式过渡期:III类植入器械至2027年12月,II类至2028年12月。IVDR高风险产品过渡期至2025年5月。特殊情形可申请豁免,但需提交科学论证。Eudamed数据库整合注册信息、UDI及临床数据,实现全欧盟信息共享。
实施挑战与趋势
法规强调透明度与患者安全,要求说明书用欧盟成员国语言编写,CE标志需附带公告机构编号。数据隐私遵循GDPR,召回需通过UDI快速定位。未来趋势包括数字化标签扩展、人工智能在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国际协调标准(如IMDRF)的采纳。
欧盟医疗器械法规通过科学分级、全程追溯和动态监督,构建了全球最严格的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制造商需提前规划认证路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合规,方能顺利进入欧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