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6 人气:7 作者:天之恒
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最新规范,境内医疗器械认证遵循系统化、分阶段的管理流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六个核心阶段:
一、产品分类与风险界定
医疗器械按风险等级分为Ⅰ、Ⅱ、Ⅲ类,分类依据包括产品结构、预期用途及潜在风险。若无法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明确归类,需通过“分类界定”流程由NMPA或省级药监部门判定。例如,高风险植入类设备通常归为Ⅲ类,需更严格的审批标准。
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企业须建立符合ISO 13485或GB/T 19001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四级文件。体系需覆盖设计开发、生产控制、不合格品处理等全流程,并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
三、产品检验与检测
产品需送至经NMPA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全项目检验,包括电气安全、生物相容性、电磁兼容性等。检测报告需体现产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GB 9706.1医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
四、临床评价与试验
Ⅰ类器械通常通过同品种比对完成临床评价;Ⅱ、Ⅲ类器械若不在豁免目录,需开展临床试验。试验需遵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在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并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批文件及试验数据。
五、注册资料申报与审评
企业需在NMPA电子申报系统提交完整资料,包括技术要求、说明书、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Ⅱ类器械由省级药监部门审评,审评时限通常为60个工作日;Ⅲ类器械由国家局审评,时限可延长至180天。审评过程中可能触发“发补”流程,要求补充材料。
六、现场核查与证后监管
药监部门可开展现场检查,核查生产场地、设备、工艺及质量记录是否与申报资料一致。通过后颁发《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5年。企业需持续接受年度监督检查,并在注册证到期前申请延续,同时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机制。
认证流程特点与趋势:全程信息化管理,如NMPA“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系统”实现无纸化操作;审评时限动态调整,如部分省份将Ⅱ类器械审评压缩至40工作日;强调“全生命周期监管”,要求企业建立持续合规体系,如定期更新质量手册、开展内部审核。
企业需提前规划,建议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确保各阶段文件合规、流程高效,最终实现产品安全有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