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时长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5-10-20 人气:11 作者:天之恒

二类医疗器械作为中度风险产品,其注册审评时长受多重因素影响,通常需12-24个月完成全流程。根据NMPA最新数据,2025年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平均审评周期为95个工作日,但实际时长因产品特性、临床路径及政策环境存在显著差异。


一、审评流程与时间分布

注册流程分为前期准备、检测、临床评价、技术审评、行政审批五大阶段。前期准备需3-6个月,涉及产品分类界定、技术要求制定及样品准备。检测阶段耗时3-6个月,涵盖生物相容性、电气安全等项目。临床评价是关键变量:免临床产品通过等同性比对仅需3-6个月;需临床试验产品则需6-12个月,涉及伦理审批、受试者招募及数据收集分析。技术审评由省级药监局负责,平均60-90个工作日,但发补材料可能延长1-3个月。最终行政审批约1个月。


二、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

产品技术复杂度直接影响时长。创新器械如AI辅助诊断设备需额外论证安全有效性,可能延长3-6个月;有源器械(如手术机器人)因检测和临床要求更高,周期较无源器械长20%-50%。企业准备充分性至关重要,资料缺失或体系缺陷可导致多次发补,每次补正增加1-3个月。政策环境方面,天津、上海等地优先审批政策可提速30%-50%。例如,天津对罕见病、儿童专用器械实施45个工作日优先检验、40个工作日技术审评的绿色通道;上海对创新医疗器械提供专项指导,缩短临床方案设计时间。


三、典型案例与趋势展望

以体外诊断试剂为例,进口转国产项目通过保留原注册资料、维持生产工艺一致性,可将审评周期压缩至12个月内。而需同步优化性能指标的产品,因需补充临床数据,周期可能延长至18个月。未来,随着MAH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推广及CRO服务专业化,企业可通过模块化检测、多中心临床试验并行推进,进一步缩短周期。同时,监管机构正通过数字化审评平台、智能预审系统提升效率,预计2026年二类器械平均审评时长有望缩短至80个工作日。


综上,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时长需综合考量产品特性、临床需求、政策红利及企业合规能力。企业应通过前瞻规划、资源整合及政策活用,实现高效合规获批,推动医疗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