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0 人气:3 作者:天之恒
菲律宾医疗器械注册由卫生部器械监管、辐射健康和研究中心(CDRRHR)主导,依据2018-0002号行政令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将设备分为A(低风险)、B、C、D(高风险)四类,不同类别对应差异化的技术要求与审批路径。
分类与监管框架
A类设备(如体温计、手套)仅需医疗器械通知证书(CMDN),通过基础技术文件审核即可获批;B、C、D类设备则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CMDR),需提交更详实的临床数据及质量体系证明。高风险设备(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必须提供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等效证明(如FDA/CE认证),并可能接受现场GMP检查。
核心技术文件要求
技术档案需包含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性能测试报告(如生物相容性ISO 10993、电气安全IEC 60601)、标签设计图及多角度产品照片。临床数据是关键:C、D类设备需提交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临床试验方案及报告,遵循GCP标准,涵盖受试者筛选、不良事件记录及统计分析。所有文件需英文撰写,部分需菲律宾语翻译,并经公证处确认。
本地化与合规流程
外国制造商须通过本地授权代表(LAR)提交申请,该代表需持有经营许可证(LTO)及仓储能力证明。注册流程包括:在线提交申请表→初审(1-2周)→技术审查(4-12周至180天)→现场检查(高风险设备)→缴费→发证。证书有效期5年,需提前90天续期,重大变更需重新申报。
特殊要求与监管延伸
含无线技术的设备需额外取得国家电信委员会(NTC)的设备型式批准(DTA)。上市后需履行不良事件报告、市场抽查配合等义务,违反法规将面临罚款或证书撤销。软件类医疗器械需明确是否符合医疗用途定义,如健康管理类软件通常不视为医疗设备。
综上,菲律宾医疗器械注册以风险分级为基础,强调质量体系、临床证据与本地化合规的结合,企业需严格遵循技术文档规范与动态监管要求,方能顺利进入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