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三甲医院高校纷纷组团!带上中国医疗器械出海“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23-11-15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钱童心 责编:陈姗姗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医疗器械出海正迎来新的机遇。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了解到,上海多家三甲医院及高校正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组团出海,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医学交流合作。与专家们一起出海的,还有中国本土研发的医疗器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日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机构建立机制,创新联动,推动医疗器械在临床的转化应用。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中山医院心外科魏来教授日前在印尼完成由上海捍宇医疗研发的二尖瓣夹合系统ValveClamp的首例患者植入手术。该器械原始专利源自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设计理念,由上海捍宇医疗进行后续转化研发及产业化,并于今年9月刚刚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证。

这也是ValveClamp在中国以外的首例植入,有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二尖瓣医疗器械选择。目前国际上真正实现商业化的二尖瓣反流介入器械仅有美国雅培的MitraClip及爱德华的PASCAL,两者价格昂贵,在3万至4万美元。

据透露,ValveClamp定价较这两种器械更低,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为亲民及普惠性的疗法。此外,ValveClamp近期已在国内获得生产许可证,即将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20家高校机构和企业代表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伙伴展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并同当地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探讨如何将国内医疗器械的创新产品推向中亚国家。

“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秘书长、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院长程云章介绍称,平均来看,国外医疗器械产品的价格是我国同类产品的5至10倍,中亚地区可能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的重要市场。

据介绍,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中,出口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占比约三分之一,且以低值耗材为主,未来向创新产品转变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在国内市场上,包括心脏瓣膜在内的医疗器械产品竞争愈加激烈,这也驱动企业更有出海意愿。据不完全统计,在心脏瓣膜领域,目前至少有40款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未来“淘汰赛”难以避免,同时集采风险也将增加。

不过对于希望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讲,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政府牵头搭建平台,让中国企业到海外“抱团取暖”是一种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在上个月的一场“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大会上表示:“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自主创新的医疗器械正向高端市场的不断突破。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企业,要联手打通创新链、产业链。”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