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国产创新器械刚刚获批,便遭全国集采

发布时间:2023-11-24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作者:

进口垄断“重灾区”,国产刚刚获批,全国集采就来了。

image.png

11月21日,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连发两则通知,公开征求《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以及《输注泵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

image.png

从联盟成员和采购规模上来看,这两类耗材集采完全媲美“国采”的范围和力度。

其中,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覆盖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输注泵类覆盖28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仅有河北、江苏、云南3省未参与进来。

image.png

本次执行周期为3年,需求量按参加本次集中带量采购的每一家医疗机构报送采购需求量累加得出。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首年采购需求量为292442根,输注泵为12064636个。

就此来看,31+28省大规模团购,合计采购量超过1235万个,无疑将对现有耗材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

image.png

此次集采的两类耗材中,输注泵市场较为成熟,此前已在福建、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开展过集采。其中,河南省镇痛泵类耗材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幅83.6%,最高降幅达90.5%。

而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目前尚无省份开展过带量采购,是真正意义上的集采新客。

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导管是用于进入血管并进行影像信号发射和采集的一次性使用耗材。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3年我国IVUS市场规模约为30.5亿元左右,随后以CAGR21.6%的增速上升至2030年的66.9亿元。

目前国内IVUS市场仍由进口产品所主导,包括波士顿科学、飞利浦(已收购火山)。据北芯生物招股书,2021年两家公司市占率分别为68.6%、31.4%,呈二分天下格局。

国产厂商的IVUS产品在2022年才逐渐实现获批上市,包括北芯生物、恒宇医疗、爱声生物(开立子公司)和全景恒升。

image.png

由于刚刚上市不久,国产历史采购量不占优势。这一点在本轮集采首年采购需求报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6家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企业在31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的报量来看:

国产4家企业,合计报量仅占总量的8.97%,而进口2家波士顿科学、火山合计报量则超过91%,其中排名第一的波士顿科学,其报量高达75%。

image.png

国产与进口之间差距如此悬殊,还有希望破局吗?

image.png

根据此次中选规则,申报价格不高于全国最低价和最高有效申报价的产品,均为拟中选产品。

征求意见稿也公布了31省联盟带量采购的最高有效报价:

分量规则仍然把“以量换价”作为核心,分量多少直接与降幅挂钩。

image.png

降幅48%的中选产品,该产品获得自身采购需求量的48%,调出采购需求量的 42%作为调出分配量;之后降幅每增加1%,多获得3%的基础量,减少3%调出分配量;以此类推,直至降幅达 62%,将获得自身90%的采购需求量。

image.png

这就给国产企业留出了可争取的空间。

按照本次的分量规则,一旦国产企业能够给出足够的诚意实现以量换价,以更低报价获取更靠前的排名,则将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不局限于当下各家企业的报量。

这也意味着现有市场格局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大家觉得此次31省集采会是国产破局的机会吗?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