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3 人气:10 作者:天之恒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是医疗器械企业合法生产的准入门槛,其办理流程涉及多环节监管要求。根据2024年修订的《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本文系统梳理办证核心要点,为从业者提供合规指引。
一、前置条件准备阶段
企业需首先完成三类核心资质储备: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需通过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证范围需覆盖申请生产的具体产品类别。
生产条件达标:生产场地需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包括10万级洁净车间、设备验证记录等硬件配置。
人员资质要求:质量负责人需具备3年以上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经验,关键岗位人员需持有医疗器械内审员证书。
二、申请材料递交要点
通过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线上平台提交材料时,需重点关注:
产品技术文件:包含产品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图、检验报告等,需与注册证内容严格对应。
场地证明文件:需提供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以及平面布局图(标注功能区域划分)。
人员资质清单:需附身份证、学历证书、培训记录等扫描件,关键岗位需标注职责分工。
三、现场核查关键节点
药监部门现场检查主要聚焦三大维度:
体系运行真实性:抽查3批生产记录,核实设备使用日志、原材料采购凭证等过程文件。
质量控制能力:检验设备需完成计量校准,质检员需现场演示关键参数检测操作。
应急管理机制:需展示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召回预案等文件,并模拟质量事故应急演练。
四、整改复审与证后管理
若首次核查未通过,企业需在30日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报告。整改期间可申请技术指导,但需暂停相关生产活动。取证后需每年提交自查报告,
每5年接受全面复查,生产地址变更或产品范围调整需重新申请变更许可。
五、合规风险预警
需特别注意三大高发违规风险:
超范围生产:许可证附页会明确载明生产地址、产品目录,超出范围生产将面临吊销风险。
委托生产违规:OEM模式需双方均持有生产许可,且委托协议需向监管部门备案。
体系文件造假: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数据追溯检查,过程记录需确保可追溯性。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办理周期通常为60个工作日,建议企业提前12个月启动准备工作。随着《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落地实施,
未来监管重点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企业需建立常态化合规体系以应对动态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