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8 2641 2791

印尼医疗器械认证管理的要求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5-09-11 人气:7 作者:天之恒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医疗器械市场,其认证管理体系以《医疗器械法》为核心,由国家药品和食品控制局(BPOM)主导实施,形成“风险分类+全流程监管”的特色模式。该体系通过动态调整的法规框架、严格的技术标准及电子化审批机制,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法规框架与分类管理

印尼采用国际通行的风险分类标准,将医疗器械分为I类(低风险)、II类(中风险)、III类(高风险)及D类(植入类等特殊风险)。2024年最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分类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将皮肤填充剂归为D类高风险,干血斑归为临床化学测试系统,直接影响注册路径——高风险产品需提交本地临床试验数据,低风险产品适用简化注册。所有产品必须符合印尼国家标准(SNI)或国际标准,如生物相容性需通过ISO 10993测试,电磁兼容性需符合IEC标准。


注册流程与技术要求

注册流程遵循“三步走”原则:首先通过在线单一窗口系统(OSS)获取预注册编码;其次提交技术文件、质量管理体系证书(ISO 13485)及临床数据(如适用);最后经BPOM技术审查与现场核查后颁发5年有效期的注册证书。关键技术文件包括产品技术规格、设计图纸、生物相容性报告及印尼语翻译公证的标签说明书。高风险产品需通过本地实验室复检,部分植入类器械还需接受BPOM专家委员会综合评审。


市场准入与上市后监管

进口医疗器械需双重认证:除产品注册证外,进口商须单独申请进口许可证。标签与说明书必须使用印尼语,标注产品名称、型号、有效期、清真认证标志等15项关键信息。上市后企业须建立不良事件监测系统,48小时内报告安全隐患,否则面临注册证吊销风险。BPOM通过市场抽检强化监管,2025年已有多款产品因质量管理体系缺陷被暂停销售。


特殊要求与趋势

含动物源性成分的产品需额外取得清真认证,温控医疗器械需标注具体存储条件。随着电子注册系统优化,低风险产品审批周期已缩短至3个月,高风险产品仍需12-18个月。企业需构建本地化团队确保临床数据符合印尼人群特征,并利用清真认证等政策红利开发差异化产品。


印尼医疗器械认证体系通过“分类管理+技术严控+电子化审批”的三维模式,既保障了公众健康安全,又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企业需建立动态合规机制,持续跟踪法规修订,方能在东盟最大医疗市场占据先机。


关键词标签 / keyword tag

返回列表